第208节 (第2/3页)

恨很难消弭,直至今日,朝中仍然有一大批顽固派,坚决反对与俺答通贡互市。他们认为,大明乃是泱泱大国,怎可放低身段,与蛮夷谈和。

当年的“土木堡之变”历历在目,前车之鉴不可重蹈覆辙。

蒙古人狡诈之极,把汉那吉投降,说不定就是他们的阴谋,授予他官职,到时候,俺答汗挥兵南下,祖孙俩里应外合,岂不是要打到紫禁城来。

俺答汗一心想要通贡互市,目的是想要借助朝廷封的官职提高自己的地位和声望,方便与其他草原诸部抗衡。

他的目的并不单纯。

这是冠冕堂皇的理由,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,朱翊钧也发现了许多有意思的事情,户部、兵部以及一些地方官,因为贪墨粮饷被弹劾和罢免的官员多大数十人。

看来北部战事也是许多人的摇钱树,砍了这棵大树就是断了他们财路,他们怎么能不反对?

与这些顽固的老臣不同,高拱和张居正两人则是积极推动此事,理由有也很简单,别管对方有什么目的,先看自己有什么诉求。

从嘉靖朝后期至今,国库连年亏空,入不敷出,从地方经济到国家财政一塌糊涂。想要巩固边防,经济才是基础。想要发展经济,先得平息各地的战事,无论用什么方法。

现在把汉那吉主动来降,俺答汗舍不下这个孙子,那么主动权就掌握在朝廷手里,要怎么谈条件,不也是朝廷说了算。

这么好的机会不利用起来,反而要因为争一口气,杀了把汉那吉,与俺答汗的关系进一步恶化,必定又是一场长达数年的战争。

朱翊钧还发现,最开始积极推动这件事的,也并非高拱和张居正,而是赵贞

吉。

在嘉靖二十九年,俺答汗兵临城下之时,赵贞吉却是一个坚决的主战派。

十几年过去了,他却从一个激进的主战派,变成了一个主和派。

朱翊钧实在好奇,从西小房出来,正巧遇到了赵贞吉。

他满面笑容的上前打招呼:“赵阁老,这是从哪儿回来?”

赵贞吉站定,躬身向他行礼:“刚在雍肃殿结束了今日进讲。”

朱翊钧点点头:“我刚在西小房看到了嘉靖二十七年,赵阁老的奏疏。当时俺答兵临城下,向皇爷爷要贡。严嵩主张同意,你却坚决反对。”

赵贞吉一愣,这话确实是他说的,正因为此事,他得罪了严嵩,不断被贬职,最后不得不离开朝堂,赋闲在家。

朱翊钧又问道:“那为什么你现在又改变注意了?”

“那不一样,当时俺答气焰嚣张,若答允,他必定会所求无度。如今,俺答的孙子在我们手里,形势与当年正好反过来。”

与赵贞吉短短几句闲聊,朱翊钧对他却有了新的认识。能够进入内阁,位极人臣,绝非等闲之辈。

只可惜,不久之后,高拱指使他的学生,给事中韩楫弹劾赵贞吉,说他平庸且专横,并且在官吏考察过程中徇私舞弊,排除异己。

赵贞吉上疏为自己辩解:“臣从掌管都察院以来,因为考察这一件事与高拱意见不一致,他所做的破坏选法、放肆作假等一些显而易见,有损国家利益之事,都闭口不敢再言。

“臣恐怕辜负了陛下对任命,正如高拱所言,臣平庸至极,不像高拱,他才是真的独断专横。”

“臣辞官以后,请陛下务必撤去高拱吏部尚书一职,不再让他长期掌握官吏任免,广结党羽。”

隆庆同意了他的请辞,却并没有撤去高拱吏部尚书的职务。

就这样,赵贞吉也走了,高拱又干掉了一个反对他的人。

对于如何处理把汉那吉一事,朝廷仍是争论不休。

高拱、张居正极力主张采纳王崇古的建议。张先生赞成的事情,朱翊钧也赞成。

其实,他也清楚,同意与俺答议和,并不等于遗忘那些曾经在蒙古人铁蹄之下失去生命的士兵和百姓,只是活着的人更需要和平。

经济发展,国家强大,才有足够的资金进一步发展军备,强化边防。富国强兵,得先让国家扶起来,才能强兵。

朱翊钧还笑着对张居正说道:“我父皇和皇爷爷不一样,他会同意的。”

他既了解隆庆,也了解世

宗。他知道若是皇爷爷,俺答汗只会得到孙子的首级,不仅如此,说不定那个王崇古也要受到惩罚。

隆庆则不同,当他还是裕王时候,就见过战争给众生带来的苦难,他不是个称职的皇帝,却有一颗仁慈之心,并且充分信任他的大臣。

当高拱、张居正告诉他“外示羁縻、内修守备”之时,他回复道:“卿等既然已做出决断,那便即刻去实行吧。”

隆庆诏令授予把汉指挥使的官职,赏赐一身官服。并将监察御史叶梦熊贬为陕西郃阳县县丞,调离京师,以平息朝中反对意见。

王崇古让把汉那吉穿官服、束金带接见俺答使者。俺答得知此事大喜过望,朝廷使者趁机游说:“

最新小说: 恋爱中的男人都很危险(快穿) 仿生人会有数字爱情吗 重生之江林嘉树 我哥好像有点变态 结婚后被迫上热搜[娱乐圈] 包 养的关系 纯白爱恋+番外 醉歌行 八十年代公主纪事+番外 国家要我直播养白虎+番外 作为一名神助攻 让反派失业的一百种方法[穿书] 他的小暖星 红莲劫 男主他被老鸨拐跑了+番外 八十年代阮家小馆 穿进虐主文后(虫族) (综漫同人)我的弟弟们都不正常+番外 攻略小公主的三步骤+番外 别太弱,别招惹,宫女发怒能复国/权上无声+番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