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怪不得。”林仲谟有些理解道同为何如此尽忠职守了,因为他背负了几代人的夙愿啊。
“好了,本王宣布,‘道同身份案’正式变更为‘道同被诬陷案’。”楚王便高兴道:“老林你还没开始调查,就收了份大礼。运气不错哟。”
“但愿接下来的调查也能顺利。”林仲谟笑道。
……
可惜事与愿违,林仲谟接下来的调查处处碰壁……
第二天他便以楚王的名义,要求广东按察使司和广西都司向自己移交所有的卷宗、涉案人员,以及办案的官吏,也要随同前来协助调查。
他准备先从此案的源头开始审理。
然而数日后,广东都司审问此案的官员前来报到时,却告诉他那三个告发道同的蒙古俘虏,已经瘐死了。
“什么?三人同时死在牢里了?”林仲谟难以置信的看着对面的六品官员。
那人姓刘,是广西都指挥使司断事司断事,身边还跟着个九品芝麻官。
刘断事便介绍那人道:“他是我们都司衙门的王司狱,让他跟林方伯禀报吧。”
“什么情况?”林仲谟沉声问道。
王司狱便畏畏缩缩的禀报道:“回方伯,广西乃烟瘴之地,时疫频发,又恰逢六月,牢里流行疫病,死了一半的囚犯,连下官手下弟兄都病死了好几个。那些蒙古人更不耐,一个都没活下来。”
“那些蒙古人,也就说不止他们三个?”林仲谟追问道。
“是,一共二十七个。”王司狱缩缩脖子道。
“好,很好……”林仲谟大热天打了个寒噤,对那帮人的心狠手黑,有了更真切的认识。
刘断事又将他们如何抓到俘虏,在审讯中无意得知道同与道原的关系,转达给广东按察司。广东按察使司又派人过去审问的经过,流利的禀报给林仲谟。
林仲谟听完冷笑道:“但现在已经查明,道知县与那匪首道原根本没有关系,那些蒙古俘虏是怎么想到污蔑他两个人是同族的?”
楚王有高招
布政司衙门,二堂中。
听完堂上官的质疑,刘断事满脸震惊道:“他俩没关系?”
“嗯,朝廷已经查明。”林仲谟微微颔首,正色抱拳道:“楚王殿下亲自宣布,‘道同身份案’正式变更为‘道同被诬陷案’。”
说着他一拍惊堂木,威严的质问道:“现在请刘断事告诉本官,广西的蒙古俘虏怎么会知道,广东还有个知县叫道同?”
“这……”刘断事额头见汗道:“下官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知道的。问案的时候听他们说出道知县的名字,下官都是一愣,还得赶紧去查证才知道,广州真有这么个知县。所以也就信以为真了。”
说着还补充一句:“现在人死也没法查证了,可能永远是个谜了。”
林仲谟又拿起广西都司送来的人犯口供,打乱了顺序,反复询问刘断事。
刘断事一一作答,每次都严丝合缝,不漏破绽。
见他对答如流,林仲谟知道这根本就不是正常反应。因为正常来讲,过了这么些天,不可能把自己和犯人的对话记得那么清楚。
刘断事显然是来前下了大功夫背诵口供。
林仲谟又反复询问了,他审理此案的时间,何时通知的广东按察司,广东按察司又是什么时候派人过去的。
再问那王司狱时,回答也跟他没有出入。
这说明两人来之前已经反复对过口供了,对方准备的如此充分,想要从他们这边打开口子,怕是很难了。
……
至于广东按察司这边,就更别想查出什么漏洞了。人家是专门破案的衙门,伪造起假案来也是专业的,至少以他的水平是查不出什么端倪的。
等到跟徐臬台问话时,他手里居然除了太子送来的那档案,依然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证据,可以质问对方。
“看来是我们冤枉道知县了,我们的差事出了大纰漏啊。”看到那本档案后,徐本雅一脸沉痛的承认说:“我们要向皇上请罪,向道知县道歉,我们实在是太武断了……”
林仲谟看着徐本雅道:“只是武断那么简单吗?”
“确实还有别的过错,譬如粗疏,程序上也有问题。”徐本雅深刻检讨一番,又辩解道:
“当时看到这个广西方面转来的口供,我们认为那些蒙古俘虏能认识道知县,就说明道知县肯定有问题,不然他们根本不会知道他的名字。”
“加之现在是非常时期,大军马上就要挺进云南了,这种时候肯定要严防奸细,从严从重,宁枉勿纵的。所以派人核对一番,没有再仔细审查,就先禀报了,并没有要杀他的意思。”徐本雅叹息道:
“不然禀报后,我们也不会还在补充调查。只是后来的事情变化太快,结果成了现在这个局面……”
林仲谟知道他言外之意是皇上着急要杀,又不是我们,只是不敢明说。
“所以徐臬台的意思